资产发布器

康拉德•阿登纳

康拉德•阿登纳的生活

资产发布器

康拉德•阿登纳,1876年1月5日出生于德国科隆。父亲是一位中层官员,母亲也来自官员家庭。他还有两位兄长和一个妹妹,因此可说是成长在十分清苦的环境中。他在本地上高中时,是一名成绩中上、并不显眼的学生。1894年中学毕业后,他做过银行家学徒,之后得到一份科隆市奖学金并前往弗莱堡大学攻读法学。他在慕尼黑听了两个学期的经济学课后,前往波恩。1897年,康拉德•阿登纳在第一次国家候补文职官员考试中获得“优秀”。1901年他在柏林通过了第二次候补官员考试。在科隆地方法院当了一阵子候补文职人员后,次年进入科隆司法顾问Hermann Kausen先生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后者在科隆市议会担任天主教中央党主席。

考虑到康拉德•阿登纳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这位在莱茵河畔长大的年轻天主教徒加入天主教中央党是十分自然的事。他在1904年与24岁的Emma Weyer女士结婚,后者来自一个声望极隆又非常富有的科隆家庭,并藉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这桩婚姻使得他跻身于莱茵河地区的社会政治名流之中。1906年他竞选成功、进入科隆市议会,并在三年后成为科隆市长Max Wallraf先生的副手,这位市长先生是他太太的叔叔。一战期间,他负责科隆地区食品配给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与仕途的一帆风顺相反,在个人生活方面,康拉德•阿登纳并不幸运,1916年,为他生育过三个孩子的妻子去世,他本人也在一场严重的车祸中脸部受伤,住院达三个月之久。1917年,Max Wallraf先生升为内政部国务秘书,不再担任科隆市长,于是康拉德•阿登纳顺利成为他的继任者。他是普鲁士地区最年轻的市长。

在魏玛共和国期间,康拉德•阿登纳无疑属于德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在任期间,将科隆建设成为德国的西部名城。他的政绩主要有:1919年建立科隆大学、将旧要塞改建为城市绿化带、重新打造了科隆博览会、扩建莱茵河港口、新建一座跨莱茵河大桥、并且大力发展工业。当时,康拉德•阿登纳是莱茵兰地区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保护莱茵河左岸地区不被吞并,他曾试图建立一个莱茵联邦国家,以满足法国的安全需求。此类“莱茵兰运动”使得他在纳粹时期曾被诬为“分裂主义者”。

康拉德•阿登纳于1921-1933年管理普鲁士国务院总统办公室,发挥着他跨地区的影响力。哪怕在魏玛共和国政权陷入危机之时,他也曾多次被看好可能成为国家总理。他是共和党人,并且拥护联邦主义和基督教社会主义,因此在“魏玛系统”的反对者中深遭忌恨。1933年纳粹上台后,立即撤掉他的市长职务,并将他赶出科隆。

纳粹统治及二战期间,康拉德•阿登纳及其家人居住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小城Rhöndorfer。战争快结束时,由于发生了对希特勒暗杀未遂的事件,盖世太保怀疑他,并将他捉去关押了几个月。

战后,在美国人的支持下,这位69岁的政治家再次坐上了科隆市长的位置,并且立即开始了城市重建工作。但在几个月后,因为批评英军的所作所为,他又被英占区当局免职了。这是他第二次被强迫退位并赶出科隆,与此同时被禁止进行一切政治活动。而当该禁令一解除,这位七十岁的老人就全力投入基民盟的建设中去——他在基民盟刚建党时就加入了该党。凭借他一战以来积累的政治理念和在纳粹时期不断得到印证的政治观点,康拉德•阿登纳开始了他“党派政治的飞腾之路“。1946年5月,康拉德•阿登纳当选基民盟莱茵兰地区主席,短短一个月之后,又当选英占区基民盟主席。10月,他又成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议会中的基民盟党团主席。而他最终能成为光芒四射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与东西德的分裂以及冷战的开始是密不可分的。

康拉德•阿登纳在通往德国最高权力之路上十分关键的一步,便是西方盟国建议战后的德国成立议会理事会起草基本法,而他当选为该理事会的主席。无论是对各州州长,还是对占领区的军队,他都以“正在形成的共和国”(豪斯语)的代言人形象出现,赢得了极佳的公众声誉。1949年9月15日,73岁的康拉德•阿登纳从德国议院基民盟/基社盟党团被选为总理。他担任该职共14年。

康拉德•阿登纳成功地奠定了德国民主的基础。这一伟大的转变经常被冠以“阿登纳时代”之名:外交上,赢得了国家主权,与西欧各国建立了亲密的外交关系,并与法国讲和;内政上,安置了大量的遭流放者和逃亡者,并推行社会市场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制度,以期将自由竞争与社会国家责任相结合。没有内部社会稳定,德国不可能创造其“经济奇迹”。矿业共同决定法的制定、对工作者进行职业教育、负担平衡(赔偿战时财产受损者)、子女补贴、农业绿色计划以及推进社会保险养老金项目,共同组成了德国常常受到赞美的社会结构。这是头一次在德国持续坚定地将社会福利政策作为改善经济结构的政策来推行。

1957年德国议院选举中,康拉德•阿登纳作为基民盟/基社盟党派的首席候选人,又以绝对多数(50.2%)获胜,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成功。在他第三任总理任期将满时,不稳定因素开始占了上风。世界政治的大形势改变了,为了对抗美国,苏联向柏林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柏林最后通牒/赫鲁晓夫对德和约草案,欲将德国一分为三)。内政也陷入了人事斗争之中。柏林危机中,法国坚定地站在德国一边,这是基于1958年阿登纳与戴高乐会见后建立的深厚友谊之上的。此时,德国政治逐步走低。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建起来了,德国的长期分裂几成定局。几周后便是联邦议院第四次大选,这一次基民盟/基社盟丧失了大多数,不得不与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在该次任期中,康拉德•阿登纳主动辞职,结束了他的总理生涯。

随着时代的演变,战后一代取代了他们的父辈,阿登纳也失去了他的光辉。1966年,他从基民盟主席的位子上退了下来。他最后的功绩是在1963年签订了德法条约,促进了这两个邻国之间更好的合作,并将阿登纳时代的政治理念向全欧洲散播。

1967年4月19日,康拉德•阿登纳去世,享年91岁。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他带给德国人自由、富裕、社会保障,所有的德国人都感谢他,全世界都尊敬他。阿登纳葬在Rhöndorf小镇,他的故居受基金会资助,改建成为博物馆和研究所,其中最重要的历史资料便是阿登纳于1965年出版的回忆录第一卷和他的书信集。

资产发布器

资产发布器

资产发布器